好消息,12月2日起,腫瘤科專家方明治主任,將坐診李良濟國醫館,有需要的朋友,可以提前掛號預約~
在大多數人眼里,便秘、拉肚子,便血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小事,但有些時候這些異常,卻可能是腸癌的報警信號!
今天我們也邀請到腫瘤科專家方明治主任,給大家講解一下,排便異常與腸癌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。
醫生簡介
方明治
主任中醫師
南京市名中醫
擅治疾?。?strong style="box-sizing: border-box;">腫瘤病人術后中醫治療,腫瘤病人放、化療、免疫治療副反應的中醫治療,晚期腫瘤病人的中醫治療。對便秘,胃炎,咳嗽,失眠,放射性腸炎均有較好療效。
簡介:江蘇省中醫藥學會中醫腫瘤分會副主任委員,江蘇省抗癌協會傳統醫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。原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,碩士生導師,原南京市中醫院腫瘤科主任。
坐診安排
周六上午(月光碼頭)(兩周一次)
周六下午(蘇錦)(兩周一次)
掃碼即可掛號
方主任從醫幾十載,臨床經驗豐富,醫術精湛,而且對待病人和藹可親,溫和且富有耐心,廣受患者好評。
No.
01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2021年發布的數據顯示,腸癌已成為全球新增病例最多的癌癥之一,死亡率位居第二。
方明治主任介紹,傳統意義上的大腸癌,實際上包括直腸癌和結腸癌。不同的腫瘤,對應的早期癥狀是不一樣的。
直腸癌的早期癥狀主要是以便血、出血為主;而對于結腸癌而言,如果是左半結腸癌,患者多半是以腸梗阻來就診的。如果是右半結腸癌,多是以腹痛,解巧克力樣凍凍,或伴黏液樣大便來就診的。
對于大腸癌而言,其共同的早期信號是大便性狀和形狀的改變。所謂形狀改變很好理解,比如由粗變細,或者大便中間出現長條狀凹槽等等。
而大便性狀改變,可表現為長期便血,腹瀉與糊狀大便,或腹瀉與便秘交替,這些是癌癥所導致的腸功能紊亂所致的。
No.
02
腸癌和其他很多癌癥一樣,發現的越早,治愈率就越高。因此,定期進行體檢、腸鏡的檢查,早發現早治療十分重要!
腫瘤的篩查在預防和早期診斷大腸癌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,篩查內容主要包括隱血檢查、乙狀結腸鏡檢查以及腸鏡檢查。
在日常檢查中,選擇何種篩查方法取決于患者大腸癌發生風險的高低。
一般風險患者指沒有大腸癌家族史、沒有結腸息肉病史及沒有家族性息肉病、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腸癌或炎性腸病的臨床癥狀的患者。中高風險的患者是指擁有上述風險因子的患者。
大多數人屬于一般風險的范疇,對于這些人,大腸癌的篩查應該從40歲開始,通常推薦的檢查為每年一次的肛門指檢及糞便隱血檢查。
糞便隱血的檢查,如果是陽性,就進行腸鏡檢查。如果腸鏡檢查正常,則每年進行一次糞便隱血檢查;
如果糞便隱血正常,每2-3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。對于家族中有結直腸癌患者的人群,可以適當增加腸鏡檢查的頻率。
對于遺傳性結直腸癌家族患者,如果是家族性息肉病的家族人員,一般第一次檢查需要在12歲進行,如果發現有結腸息肉,要進行息肉摘除;
如果沒有息肉,半年左右進行一次腸鏡檢查。對于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家族成員,第一次腸鏡檢查應該在18歲后進行,然后每1-2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。
No.
03
根據調查資料顯示,大腸癌高發病率國家的飲食具有高脂肪、高動物蛋白尤其是牛肉、少纖維及精制碳水化合物,即所謂“西方化飲食”的特點。
方明治介紹,由于致癌物質可以溶解于脂肪中,因此飲食中攝入動物脂肪越多,也就意味著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質的危險性越高。高脂肪飲食會增加腸道內的膽汁酸分泌,這種分泌對腸道黏膜有潛在的刺激和損害,導致大腸癌。
因此預防腸癌,日常生活,要重視糾正不健康的飲食習慣:
控制油的攝入量
因此,預防大腸癌,要少吃或不吃富含飽和脂肪、膽固醇的食物,如油、肥肉、魚籽、動物內臟等;
植物油每人每天也應控制在20克至30克內;少吃或不吃油炸、油煎類食物;烹調過程中,避免將動物性食品和植物油過度加熱。
增加膳食纖維
在這個基礎上,增加膳食纖維素的攝入,可增加糞便體積,縮短糞便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,減少致癌物質與腸壁的接觸,繼而降低大腸癌發病。
建議應每日補充膳食纖維30克,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,如新鮮蔬菜瓜果、藻類等,適當補充粗糧。
加上定期檢查,及早發現癌前病變,就不會給大腸癌“可乘之機”了。
方明治主任,除了擅長治療各種腫瘤疾病,在便秘,胃炎,咳嗽,失眠,放射性腸炎等疾病,以及其他疑難雜癥治療中,也有著不錯的效果,如果您有相關方面的疾病治療需求,可以點擊下方二維碼掛號方主任,前來就診!